翡翠带糖色的好吗?
这个问题好,我特别钟爱带“糖”的翡翠。 先来看看什么是带糖的翡翠吧~ 其实呀,糖就是翡翠中的黄色色调。在颜色学中,明度大于65以上的黄,都属于“糖色”的范围了。 这种看起来“甜润怡人”的颜色,可是让无数人为之沉迷!
再来看看那些带糖的极品美翠。 这只是一只一只黄澄澄的黄金蟾,仿佛一口就能吞下万千财富~ 如此精致的小玩意儿,可不止看起来好看那么简单哦。因为种水极佳,所以它还有着很好的水头,温润通透。 小小一件,把玩于掌中,便可消愁解闷。
除了黄金蟾,其实带有“糖”色的翡翠饰品还有很多很多…… 因为种水极佳的缘故,这些带糖的宝石无论佩戴哪一款都是妥妥的高颜值! 无论是高贵优雅的女士,还是阳刚帅气的男士,只要驾驭得了,就可以尽情享用这来自大自然的极致美态啦~ 你以为带糖的翡翠,价格也就这样了么~ 错了错了,这些只是“基操”而已~ 最令人拍大腿叫绝的,是那些带有“飘花”的精品。
所谓“飘花”也就是指,绿色或蓝色以丝状、线状、点状等方式分布在底色之中。而颜色分布的位置,可以是整体颜色的任何位置。 但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是全绿的绿飘花,那可就要注意一下了——有可能它就是“绿豌豆”哦~(“绿豌豆”指满绿色的柱状晶体) 所以大家在选购的时候可得擦亮眼睛咯! 当然啦,有高甜的“糖”就有低甜的“酱”啦~ 就像下面这样的。 虽然有着同样的色泽,但“糖”与“酱”的成因却是完全不同哒~ “酱色”是因为翡翠内部颗粒间的缝隙被铁锰质矿物充填导致,而“糖色”则是由褐铁矿氧化所致。 由此看来,“糖”和“酱”好像亲兄弟一样,傻傻分不清楚。
不过呢,虽然“糖”和“酱”都很能“打”,但如果要论起受欢迎程度来,“糖”可是妥妥的胜出了。 这也正是因为“糖”所具有的可塑性——不管是搭配东方韵味满满的传统服饰、还是时髦精们最爱的西装套装,“糖”总是可以把控得住场子!
和田玉有糖玉,翡翠有糖色翡翠,很多翡翠新手都担心糖色翡翠是不是发乌,品质不好。糖色翡翠好不好,关键要看的“糖”是什么原因形成的,不是什么糖色翡翠都是好翡翠。
什么是糖色翡翠?
糖色翡翠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有了糖色的翡翠,糖色翡翠是由于硬玉中铁氧化形成的颜色,颜色为浅褐、栗红、暗红、焦糖色等。糖色翡翠有两种成因,一是原生原生色,二是次生色,具体表现形式为山料上的铁染现象或水料中的底部颜色。
原生色主要是由原生矿石中伴生的一些磁铁矿等硫化物沿硬玉晶体解理或裂隙渗透浸染,经长期的热液蚀变和氧化作用作用后形成的颜色。而次生色则多出现于表生风化过程中,在富含有机质的环境下形成的。如水洗料中褐色的底部或半山半水料中由地表向下所形成的一层暗红色皮壳。糖色在透光下仍为褐色,是翡翠独有的颜色。
糖色翡翠好不好?
其实并不是所有带糖色的翡翠都是好翡翠,只有“紫糖玉”这种糖色翡翠才是非常珍贵的高档品种。紫糖玉是由“黑乌砂”原生矿形成。黑乌砂的晶体颗粒极细,并且多裂隙,铁质沿裂隙充分渗透并发生氧化。使该矿石体完全变成褐色。在后期的开采加工过程中,该矿石体受外力破碎、磨蚀作用,逐渐变小、变圆,成为砾石。若其表面包上一层厚薄均匀的绿色皮壳,则是难得的上等翡翠原石,也称为“糖包皮”或“黑乌沙包皮”。这种皮壳打出来的翡翠就是紫糖玉。
紫糖玉质地细腻,通明度高,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高档品种。市场上常见紫糖玉制品多为戒面、手镯等高档饰物,这些制品往往只在表面做薄处理之后将内里的绿色显露出来。因此紫糖玉翡翠透明度很好,颜色分布非常均匀、饱满,一般没有瑕疵。
市面上大部分的糖色翡翠是由风化作用形成的“铁锈壳”原生矿形成。这类糖色翡翠在加工过程中表面的糖皮被保留,或者仅仅磨琢出细小的光面,而翡翠的主体部位往往存在石纹、斑点等瑕疵。因此这类糖色翡翠在进行玉雕创作时常充分利用糖皮的浓烈色彩,而绿色仅作为色彩的补笔和呼应。
对于这类翡翠的评价要注意几点:首先,翡翠必须有皮壳,不能有人工染色;绿色与“糖色”不能相互混杂,色调不均匀;绿色可以不太艳丽,但应有层次,与“糖色”互相衬托;绿色不能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