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翡翠是如何形成的?

隆语画隆语画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问题问得有点水平! 简单说,世界上大多数的翡翠矿床都属于沉积岩型(也就是俗称的“次生矿”)。所谓“原生矿”指的是在火山喷发过程中由火山喷出的岩浆形成的原生矿物颗粒,在地面冷却结晶后形成原石。而所谓的“次生矿”是指一些原生矿物晶体经风化、冲刷进入湖泊或河流中,经过搬运、过滤汇集到某一个地点,重新结晶形成的新矿物——就是现在我们在玉石市场上看到的翡翠。

由于原生矿的形成过程是个熔融状态的岩浆结晶的过程,所以原生矿的特征往往是透明度高、颜色鲜艳、结晶细腻; 而次生矿由于是矿物颗粒经风吹雨打再结晶的结果,所以往往具有“种老”“皮壳粗糙”“底脏”“水差”等特点。当然也有例外情况,例如云南的瑞丽地区出产的一种无色或少色的优质翡翠,即属于次生矿发育较好的一类。 根据现有的地质调查资料表明,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翡翠矿床位于新疆的阿勒泰地区,开采历史可追溯到3000年前。然而这些矿床所出产的翡翠质量并不优良,后来逐渐绝矿。

到了明清时代,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又陆续发现了一些优质的翡翠矿床,比如广东揭阳的乌泥岗矿区、福建的漳浦县六鳌半岛的牛尾岭和山西左云县的翠花山等。这些矿床所生产的翡翠质量上乘,受到当时皇室贵族的追捧,进而促使了玉器和雕刻行业的发展。 随着近代采掘技术的进步,目前在缅甸北部与我国云南接壤的地区已经发现规模巨大的翡翠矿床。

关于这种新发现的巨型翡翠矿床的形成原因,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可的是 “侵入型矿床”的说法,即有新的岩浆侵入到地表以下时,由于其温度压力高于周围环境,致使部分岩石发生液化,其中的钠铝硅酸盐矿物(如钠长石)发生分解,形成富含钙镁的铁铝硅酸盐矿物(如阳起石、硬玉),然后再经过搬运聚集而成。

应宇航应宇航优质答主

翡翠,是硬玉岩份属角闪石族辉石类矿物中的一种,它在地壳的形成过程中,有独立的成矿地质环境,与其他矿产不存在共生关系。

关于缅甸翡翠的成矿说法众多, 迄今为止还没有确切和完全被采信和统一的认识。从 20 世纪 40 年代末起,一些各国学者对缅甸翡翠矿床做过探索、研究以及论述。1949 年英国的巴恩斯博士专程到缅甸帕敢实地考察了翡翠矿区和矿床,于 1952年和 1958 年先后发表的两篇论文“缅甸翡翠的成因”和“缅甸翡翠的产地”中,从地质构造及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的角度,分析了缅甸翡翠的成因,并对翡翠的形成年龄、变质情况等提出了有依据的意见。

巴恩斯博士指出翡翠是在大约距今 1.5 亿年至 1.6 亿年前的中生代侏罗纪时期形成的,这是目前世界上关于翡翠成因最有影响和最具代表性的学术成果。据巴恩斯博士的研究,1.5 亿年至 1.6 亿年前,由于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地壳发生强烈的造山运动,从古老的地壳深处沿着裂隙上升的部分超基性岩浆,使中上地壳受到热接触变质作用,原来地壳中存在的蛇纹岩、云水母岩、绿泥石片岩及绿帘石片岩等岩石受到高温高压的改造而形成一些新的变质矿物,其中就包括翡翠、紫石英、钠铬云母、绿辉石、硬柱石、角闪石等,随后这些变质后的岩石又被新鲜岩浆蚀变,产生构造热液并发生交代作用,使部分硬玉岩的构造更加复杂和特殊,进一步派生出各种色翠和种好的优质翡翠。

巴恩斯博士在其论文中还认为,变质成矿后的翡翠岩由于造山运动停止,构造失去平衡而受到内动力的侵蚀和破坏,从深部逐渐搬运到浅部并露出地表,随后经外力风化剥蚀,由原生矿转变成次生矿,再被搬运到河流中。

关于翡翠的形成时间,还有其他一些研究成果,也基本持中生代时期的观点,有人认为是距今 1.4 亿年~1.84 亿年,有人认为是距今 1.6 亿年左右。但也有不同观点,据 2003 年缅甸国家地质矿产实验室提供的资料,以及中缅两国 1999 年~2000 年共同对缅甸翡翠矿区开展的地质勘查所获资料,认为缅甸翡翠是在古生代后期(距今 3.45 亿年~2.5 亿年)形成的。2005 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测试了该翡翠,所获年代学成果为 3.5~2.5 亿年,更进一步证实了翡翠在古生代(距今 5.7~2.3 亿年)晚期形成的科学推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