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翡翠的形成原因?

濮阳晨龙濮阳晨龙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要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天然”,就先必须弄清楚人工染色的手段有哪些。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染色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浸色法:将需要染色的玉石放入特殊的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其内部充分吸收到色素。此法多用于有机染料染色,如油墨、植物色素等。 ②.浸蜡法:将石蜡溶化后浇在玉石上,冷却后包裹住颜色使色调更加均匀柔美。主要用于玛瑙、水晶等透明度高、色散大且不耐高温的宝石。 ③.扩散法:采用高温高压的方法使得颜料颗粒进入宝石结构中去,通常采用无机颜料。此方法也可以用来染色翡翠,但效果不太理想。 ④.灌浆法:将染色剂调成糊状,注入玉石缝隙处,干燥后用工具打磨光。主要适用于玉髓、石英岩类的宝石。 ⑤.喷砂法:利用喷砂机的高速喷射运动,将染料粉末喷涂到宝石表面,达到染色目的。可着色范围更广,可用于几乎所有宝石。 但以上五种方法都无法让染色剂进入到翡翠的晶体内部,也就是说,用以上方法染出来的色彩,都是浮于表面的,时间久了就会褪色。要想让染料进到翡翠的晶体内,就必须得使用高温高压染色法。而唯一能达到这个条件的,只有琥珀和蜜蜡。

所以,如果看到标注着“天然”的翡翠颜色浓艳纯正、分布均匀、透明度好,那么就可以基本断定该件商品是正品;而如果标注着“A货”或“缅甸翡翠”,同时颜色又过于艳丽刺眼、不正而不协调时,就应该警惕是否为人工上色了。 因为天然翡翠的颜色是由内向外逐渐变淡的,而人工染色的部分由于受到纤维的束缚,颜色会显得有些“发干”——即色块与底子之间的结合不自然、不明显。 除了看外表的颜色之外,还可以通过泡水来观察。如果是天然翡翠,浸泡在水中会与空气发生氧化作用,表面会有轻微变化,比如颜色变淡、纹理变模糊等等;而假的翡翠因为不是天然的玉石,是不会产生这些变化的。天然翡翠的表面油脂感强烈,看上去有一层薄薄的亮光,像是刚被打亮的金属一般;而染色剂多是油性颜料,因此上色的翡翠表面油脂感也会增强,两者很容易从视觉上区分开来。

仲昕珂仲昕珂优质答主

1、地质构造

三叠纪晚期,亚洲大陆与印度洋地块发生碰撞,导致地块边缘发生一系列构造作用。在一系列构造作用下,上缅甸造山带形成大量岩浆岩和接触交代矿床,如缅甸翡翠。另外,该构造带还形成铬铁矿、金、汞和石油资源。

2、侵入作用

缅甸翡翠的形成需要一定规模的超基性岩或基性岩体/岩枝。上缅甸造山带内花岗岩普遍具有I型特征,与太平洋岛弧的钾玄岩花岗质岩浆性质类似。由于缅甸处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前沿部位,因此,太平洋岛弧的源岩有可能通过富钾超深源玄武质岩浆被拉到缅甸地区。

花岗岩的源岩通常为沉积岩和壳幔混合岩。由于花岗岩高度分化,而基性和超基性岩富含橄榄石、辉石和蛇纹石,因此,二者通常在空间和时间上紧密相连。

3、接触交代作用

缅甸翡翠并非产在花岗岩体内部,而是产在花岗岩体周边的白云岩中,属于接触交代变质矿床。因此,交代作用是翡翠成矿作用的核心环节。花岗岩和超基性岩的混合岩化作用是花岗岩成矿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接触部位不仅富含水,而且富钾和磷。大量研究表明,白云石先与SiO2、Na和Ca反应形成辉石;辉石进一步与水反应生成钠铬辉石和绿辉石。

综上所述,缅甸翡翠是在一系列构造作用下形成的接触交代矿床。上缅甸造山带经历了多期造山构造作用,在这些构造作用下,形成规模较大的花岗岩和超基性岩等岩体侵入围岩。在侵入体与邻近围岩接触部位,超基性岩中的镁橄榄石和辉石与白云石发生接触变质反应以及交代作用形成硬玉钠霞岩;硬玉钠霞岩进一步变质形成翡翠。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