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越大越绿吗?
翡翠是天然玉石,形成于地下深处,经过上亿年时间,逐步露出地表,在风吹日晒、雨雪冰冻的作用下,一部分变质成玉髓(玛瑙),而另一部分则变成现在的翡翠。 通常来说,优质的翡翠质地细腻、颜色浓艳、分布均匀,当然,越是这样的翡翠,价格也就越高。然而,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颜色鲜艳、质地细腻、重量甚至可媲美玉王的翡翠,这些翡翠的价格为什么那么高呢?难道是因为“物依稀为贵”? 其实也不尽然。影响一块翡翠价格的因素有很多,种水、颜色、瑕疵等都是很重要的方面。 首先来说说种水。一般我们把翡翠的透明度分为六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透明、较透明、半透明、微透明、不透明及亚透明。其中透明和较透明的翡翠较少见,价格在各方面也比较高;半透明的翡翠俗称“糯种”,数量较多,价格也适中;微微透明的叫做“冰种”,虽然透明度较高,类似冰晶一样清澈,但是质地却不如前者,因此价格也相对较低;不透明的翡翠又称为“豆种”,其颗粒质感明显,价格也很便宜;最后一种是介于上述五种之间,属于中间状态的翡翠,既不是透明也不是半透明,价格也是中等。 除了种水之外,影响一块翡翠价格的最大因素就是颜色了。我们常见的翡翠颜色有:白、灰、黑、蓝、绿等,除此之外还有黄、红等颜色,不过黄、红色调的翡翠比较少见,价值也最高。
以绿色为例,从低到高可分为:淡绿、嫩绿、深绿、绿、橄榄绿以及苹果绿,其中以亮黄色的柠檬绿和甜绿色的苹果绿价值最高,这两种颜色的翡翠由于比较常见,因此价格也相对低廉;而深绿的翡翠如果水分足的话,价格也不会很贵,但是如果干燥缺水,就会显得晦暗无光,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再看看其他色调的翡翠,如果是纯白的,价格取决于白皙程度;如果是偏黄的,要区分是米黄还是鸡油黄,前者常用于制作摆件,后者多用于镶嵌。还有雪白、奶白、青白、象牙白等等,每一种色调都有高低之分,价格也随之变化。 以黑色为主的墨翠价格一般是按克计算,而以蓝色调为主的翡色,价格通常也是按克计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