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和玉冲突吗?
不冲突,但这样问的人一定不知道,在汉代以前,玉就是特指的软玉,即现在俗称的和田玉,是专门用来比德于人的祭祀用品(当然也有说礼器只能用玉做材料);而翡翠当时还不属于中国的玉石。 直到唐代,翡翠才从乌兹铁(中亚)输入中国,因为当时的丝绸之路是从西域经过的,所以最早的缅甸翡翠输入中国也是经此路来。据说那时候的缅甸翡翠颜色都是绿色的,但质地相对较粗,所以并不受到重视。
一直到乾隆皇帝时,有了和阗玉(和田玉)和缅甸玉两个固定概念。 和阗玉颜色品种丰富,白玉、青玉、黄玉、墨玉都有,而且质地上佳,工艺上又适合雕琢各种花纹图形,所以极受宫廷喜爱。 但到了嘉庆道光年间,由于朝廷财政吃紧,加上进口玉石来源地只有和阗玉和缅甸玉两种,于是玉价暴涨。
当时和阗玉已不能满足宫廷的需要,因为从乾隆末年开始,新疆地区叛乱不断,通往和阗的路已被切断,和阗玉产地实际上已经中断。这时有人提出用缅玉代替和阗玉。开始宫廷还比较保守,只让少数人使用,但后来发现缅玉绿色浓郁且均匀,非常适合加工成玉器,也就不再坚持只用和阗玉了。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现在市场上的所谓“A货”、“B货”、“C货”的称谓其实是行业内对天然翡翠、处理翡翠、染色翡翠三种类型的统称。 A 货指的是天然未处理的翡翠,也可以理解为纯天然的。
B货是指经过化学清洗,填充改造的翡翠。 C货是指经过染色处理的翡翠。 B货,C货之所以被行业里认为是低端的,主要因为其使用了人工手段来改变玉石的原貌,也就是非天然的。 而A货虽然看起来颜色更好,更鲜艳,但却只是天然色,是原生矿石的颜色。所以,目前市场认为最好的是A货,其次是自然色的B货,最差的就是染色的C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