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雕刻有哪些佛像?
随着人们对玉石认知的不断加深和玉石文化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这种天然矿物材料制作的玉器。而在所有玉石中,有一种玉种以其翠绿色调、亮丽光泽和良好的稳定性深受人们喜爱,这就是翡翠。 除了作为装饰品外,人们还经常用翡翠雕刻各种吉祥图案,其中以佛像最为常见。那么为什么要把翡翠雕刻成佛像呢?其实主要原因就是来源于佛教文化对国人的影响。中国人自古就有崇玉、爱玉、佩玉、养玉的习俗,而玉在人们心目中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品,更代表着一种文化和精神寄托。
《礼记》中有云:“君子比德于玉”,这里的君子并不是指的某个时代某个朝代的君子,而是泛指品德高尚的人,他们如美玉般温润内敛、光华内蕴;而他们身上也具有如玉般的特质——谦虚谨慎、永不过期。所以后来有德行的人会被称为“谦谦君子”。 同时,古人还把玉赐予祭天、祭地等仪式中当作礼器,以此表示对上天与土地的感激之情。而翡翠作为一种珍贵的玉石自然也会被人们赋予一些特殊的含义。例如,传说中原古代有一位皇帝因为患疾,命在旦夕,他的儿子为其祈求神灵保佑,于是上帝赐给了他一块瑞玉,只要轻轻抚摸它能使人延年益寿,并且这块玉还拥有九窍(比喻聪明),可以带来福气、平安和健康....。而这块神奇的玉被后人称为“翡琮”,它的形状和现在的玉琮相似,只是管孔较为短粗,表面有一圈棱线。而这种圆形的琮又被称为“璧璋”或是“壁琰”。 而现在的佛教文化在我国盛行,很多人去庙子里面烧香拜佛,求菩萨保佑全家平安、财源广进。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先秦时期的道家著作中就已经出现了有关佛教的内容。如在《庄子·秋水》中就有“庄子钓於濮水之上,荀卿往而问焉”之句,而在《列子·汤问》中也记载了佛典《维摩诘经》的内容。至少在战国秦汉之际,佛教已经传入中国并产生了一定影响。而到了北魏时期,佛教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一时期的佛像雕刻也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