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玉石什么是翡翠?
这个问题简单,但通常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对玉的定义和标准都不一样。 一般我们接触到的玉,大致可以分为软玉和硬玉两大类,具体又可分为白玉、青玉、碧玉等软玉以及翡翠、独山玉、岫岩玉等硬玉。 不过今天我们不谈玉,而谈一谈其中的两个特殊种类——翡翠和和田玉。
为什么只说这两种呢?因为市面上常见的玉几乎都被这二位“包圆”了,其他所谓的“玉”多是这两者的仿品或衍生物。 所以,懂行的人一看就知道你是什么水准。 和田玉是中国独有的玉种,主要矿物成分为透闪石,硬度6~6.5,密度2.95—3.17g/cm3,多呈半透明至不透明,有油脂光泽。 由于新疆和田地区最早发现和田玉,并且产量最大,因此又称“新疆玉”。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和田玉都为“子料”(指埋藏于地下,经自然氧化形成的和田玉),质地细腻温润,色泽素雅,白中带灰或者黄调,具有柔和的肉质感。
除了少量山料外,大多为籽料。 在汉代,和田玉是作为玉器制品的原材料进贡到宫廷,此后逐步走向民间;到了明清时期,和田玉的雕刻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并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流传至今。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和田玉,尤其是青年男女,把玩一件好的和田玉作品,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种时尚。 那么,如何判定一块和田玉的好坏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颜色、质地、透明度、块度。
第一,颜色。颜色是评价和田玉首要因素,一个好的颜色必须符合以下条件:正,即色调纯正,不能偏蓝、偏绿甚至偏黄色调;浓,相对而言,颜色的饱和度越高越好,即颜色要艳丽一些;匀,是指色度分布要均匀,如果一块和田玉左半部分是绿色,右半边却是白色,则算不上好颜色;浅,并不是指颜色越淡越好,有些品种,如青花,正是由于色调极淡,反而显得清新雅致。
第二,质地。和田玉的质地很重要,影响质地的因素主要有结构(颗粒状还是纤维状)和杂质(矿物质的混入)含量两个方面。 如果一块和田玉,结构疏松,有大量云母晶体夹杂着灰色、深绿色泥石杂基出现在玉石中,那就不是上品了。
第三,透明度。对于和田玉来说,不存在透明的玉石,也就是不可能像水晶那样透明。所以判断其透明度,只能看它的半透明程度,最好的状态是半透明,既保留了玉的质感,又能透光。若过于透明,看起来就像玻璃一样,价值也就不高了。
第四,块度。一般来说,越是大的原料价格越高,因为需要更多的资源和工时才能制作出来。当然,也有些特殊的作品,由于用料极小,其价值反而很高。比如,现在市面上很多小巧玲珑的和田玉吊坠,往往用料非常少,但是做工却非常精细,这样的作品虽然用料少,但是却可以值不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