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双喜字怎么写?
我写的,不专业但喜庆 喜是简化的字形,繁体这样 双这个字很有意思,在楷书出现以前,它没有“又”旁,而是像一个人站在两个山头的中间一样。(上图右一) 《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两土相对也”。也就是说表示两件事物并列或者二者都有的意义。比如“比、从”等等都是双声字,“朋、羽”等是叠韵字。
在秦篆里,因为“又”具有“两边”的意思,所以为了表达出这层意思,将“又”放在了“口”里面以示“边”之意。到了小篆阶段,“又”被放出来,双就变为这个样了。 汉碑里有很多这种写法。下图是曹全碑里的两个双。注意上面的一个点画是悬针竖的末端,而下面一个是短横收尾时自然带出的笔锋。再下图就是张迁碑里的两个双。
东汉时期由于儒学的兴盛,人们更加重视规范。因此出现了很多追求“规整”的书家,如钟繇、曹操等人。他们虽然继承了前人的笔法,但是更强调规矩法度。他们的隶书和楷书中,大多数的双都写成上面那种样子——横平竖直。这种书写方法一直持续到北朝。 北魏时期的书家喜欢模仿汉碑,尤其是钟繇等人的作品。如下图是北魏时期的《元怀墓志》中的两个双。 再下图是《张猛龙碑》里的两个双。可以看到笔画的变化不是很大,基本上还是继承了东汉以来的传统。 至于楼主说的双喜,据我所知,最早出现的是在敦煌壁画中。如下图所示。可见敦煌画家们在写作双喜的时候已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结构了。
唐初的李渊父子都喜欢草书。李世民更是对草隶情有独钟。于是草书和隶书开始大量流行起来。如下图所示,这是唐朝李嗣真所著《书后品》中的插图。可以看出此时双已经是上图中那种写法了。 而双喜则是另一种写法。如下图所示,这是唐代大书法家柳公权的作品《神策军碑》。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现代汉语里有两种双:一种是这个,另一个是这个。而在古代汉语里它们是不分的。例如我们常说的“双边政策”“两国首脑会晤”,在古代汉语里就是“雙邊政策”“兩國首腦會晤”。 在行书里,为了方便行笔,通常会把左边的竖笔写到左边去,同时把右边的斜笔写出来。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