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形式有哪些?
书法,以书体为表现形式。 字体,由甲骨、钟鼎(金文)演变而来,因铸刻在青铜器上,故称“金文”;又因镌刻于钟或磐之上而得名,周代盛行铜钟,故也称作“钟鼎文”。小篆又称“秦篆”,是秦代使用的官方文字,由大篆简化而成;隶书简称“隶”,东汉末时期成为主流;草书、楷书、行书三种正楷的字体,都是后来发展演变而来的。 常见的书写工具及材料有毛笔、墨、纸、砚;篆刻器具,印泥、印章;硬笔等。其中笔和墨是最关键、最基本、最基础的工具,因此又有“笔墨”之称。古人对笔和墨极为重视,如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说:“昔吴道之常笔不起则不为用笔,今之笔墨不如斯远矣!”唐代韩方明《授笔要说》也说:“夫欲善其笔,先利其器,利器既备,然后一画起步,钩圈首尾,皆须工妙……”可见古人对于写好字、用好笔的重视。
书法艺术的形式,可以概括来说就是笔法、字法和章法三者的有机结合与体现。
1. 笔法:指执笔方法、运笔方式及其所产生的点画形态特征。 (1)执笔方法主要有三种:“三指”法、“五指”法和“四指”法。 执笔的高低决定了手指与笔的间隔距离,影响着行笔的速度以及手指的压力变化。一般来说,低执笔有利于手指的用力,适合写较细的笔画;高执笔更有利于手指的灵活运动,可写出丰富的笔画变化。当然,具体的写法还要因人而异、因地而异。 (2)运笔方式可分为直笔、曲笔两大类: 直笔包括中锋、侧锋、藏锋、露锋、逆锋、回锋、停锋七种; 曲笔分为折笔、转笔两种。 通过不同的笔法,能表现出千姿百态的点画效果。
2.字法是指汉字的结字、布白之法,即点画在字中的排列组合方法和空间分布规律。具体而言可以分为: ①对称式:上下结构的对称、左右结构的平衡、左中右结构的均衡; ②非对称式:自由式和紧缩式。 ③穿插避让:左让右、上让下、外让里,这种避让是为了取得整体上的和谐,并不是随便让的,要让得自然合理才能产生艺术美。 ④大小比例恰当:字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一般是以个人习惯为主,要写得美观易认,只要协调即可。
3.章法则是指一幅作品中,单个字单独看是美的,但是多个字摆在一起也是需要整体考虑布局的安排,以达到一个完美的境界。从总体上来讲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前段和后段的安排,另一部分则是中间部分的安排。具体来看又可以细分如下几个方面。
⑴起承转合:书法的起承转合主要是用来表达情感的,同时也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怀。 ⑵参差错落:当两个以上的字一起出现的时候,就需要相互之间搭配得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要有疏密之分。 ⑶虚实相生:所谓实是指实体本身,虚指的是空白。如果所有的东西都一样多的话,就会给人一种呆板的感觉,所以在创作时一定要注意虚实之间的关系把握。
书法作品的形式是多变的,同一幅作品不同的人写出来的效果可能就不一样,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受作者的审美观念影响以外,还跟作者的个人性格特点有关,只有做到因情应变、随物赋形才是一个成熟的创作者所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