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分为几种?

周川皓周川皓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国文字,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字体,它们有的被广泛使用而流传于世,有的只在特定场合和特定的时期内流行和使用过,但不管哪一种字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一、大篆 又称籀文,战国时盛行于秦国,相传由秦国太史令李斯所整理制订,因此又称为“秦篆”;大篆是篆书的总称,包括篆书各体。

二、小篆 小篆是大篆的简化字,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丞相李斯等进行文字规范工作,李斯等人把秦国的大篆归纳为八种字形编成了《仓颉篇》,作为标准字体在全国推行,后人称之为“小篆”。

三、隶书 (汉隶) 隶书是由篆书发展演化而来的,始于秦末,兴盛于东汉。隶书从甲骨文、金文中变“圆转”为“方折”,去繁就简,笔势舒展自由,大大方便了书写速度,故隶书也被称为“革隶书”。它既保留了隶书作为正体字的规范作用,又兼有草书行书的流畅优美,成为实用性与艺术性兼具的一种字体。 隶书的基本特征是“蚕头燕尾”、“一波三折”(指隶书用笔中起笔、行笔、收笔都要形成波折状),这是衡量隶书是否标准的标志之一。

四、章草 章草产生的时间约在西汉末年,因用于奏章记事而得名,也称“隶草”或“今草”。它的特点是保留了隶书形态,而且一笔写成,不象隶书那样讲究笔顺,这种草书写法与奏章急就的习惯相一致,所以得名“章草”。章草的书写特点在于,书写速度较快,笔法比较简单,字形亦相对较规整。

五、草书 草书一般分为章草、今草、狂草三种。其中今草兴起时间大约在魏晋之际。章草的特点是字分一行,上下错落,笔画之间牵丝连带。今草则上下衔接,字与字之间气脉不断,连笔较多;狂草兴起于唐代,代表作如张旭的《古诗四帖》、怀素的《自叙贴》等。

六、楷书(亦称真书) 始于汉未,通行至今,也是人们日常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字体了。楷书中又可细分为魏碑体和唐楷两种:魏碑体以北方碑刻为基础,具有古朴浑厚、挺拔峻峭的特征,代表人物有北魏的著名书法家郑道昭;唐楷又称“正书”,因为当时将钟繇、王羲之、王献之视为正统,因此也叫“三王体”,他们分别代表了不同朝代的正统书风。另外,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的楷书也是后来学楷书的楷模,被称作“欧、颜、柳”。 从历史发展过程看,这些字体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书写方便为目的,主要供一般人使用的隶书、楷书(包括魏碑)和行书;另一类主要是供文人雅士创作的草书、章草、隶书以及今草。由于这两大类有着明显的不同的社会功用,使得它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异同点:

1.字体上的区别:前者以方块为主,后者多呈扁方。前者结构严谨,讲究法度,而后者追求奔放飘逸。

2.书写工具的不同:前者多用毛笔,书写速度快慢适中;后者多为硬笔,书写速度较快。

3.应用范围的差异:前者主要用于书写一般性的文稿,后者多见于作书法作品。

4、审美情趣的区别:前者端庄、秀丽、清新典雅,适用于大众欣赏水平;而后者潇洒俊逸,气势开张,更具有文化品位,适宜于专业书画家创作。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历代名家辈出,书法艺术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过程。

优质答主

1、书体 按字体分,有正(真)书,行草隶篆;还有新字体如简帛书、今草、狂草等……. (题主的提问有些宽泛) 如果要精确点分类的话可以再细一点,比如,把隶书分成古隶和今隶,再把古隶细分一下…或者把篆书分为秦篆(小篆)及汉魏六朝石刻(大篆)

2、风格 我在回答《怎样学好古典硬笔书法》的时候提到过“学书五步”法中第二是“取法乎上”(这个说法比较笼统,但基本是这个意思吧)也就是说要先找一个好范本进行学习。不过这种找法是有讲究的——就是应该先寻找那些能代表那个时代的经典碑帖来练习,而不是随便找个自己喜欢的碑帖就练起来。所以这里也顺便介绍一下关于选帖的小知识 在我看来,学习书法就像做数学题那样,每个题目都有其对应的最佳解题方法的,而选帖也是一样的道理,也是有最好答案的,那就是历代碑帖中的精品之作(当然也可以说是最佳范例了)。如果像题主想自学,可以先从这个角度去寻找目标,然后选择相应碑帖开始临摹或创作以达成这一目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