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有写给什么好作品吗?
诗人郭沫若:
作为一个诗人,郭沫若的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开拓之光。他的第一本诗集《女神》于1921年出版,其中的诗作充满浪漫传奇与热情奔放。诗中有对壮丽山河的赞颂,也有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比如《天狗》中,“天狗”不向日蚀、月蚀、彗星、地球磕头,它要毁灭一切旧事物,要创造新宇宙,它要永远在创造中存在。而《凤凰涅》,则将凤凰作诗中“我”的象征,描绘凤凰把自己投入熊熊烈火后获得重生的情景,以此来鼓励人们不畏艰辛,去创造光明与自由的新世界。
郭沫若诗歌中的热情,在近百年后的今天看来,也许有点过激,但毋庸置疑的是,他为20世纪初中国诗坛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对打破中国的旧诗境有重大意义,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郁达夫在读了《女神》之后,便将自己写的文章结集称作《凤凰涅》。
而郭沫若在历史研究方面,也有建树与影响。郭沫若的著作很多,仅专著就多达50多部。其中在1937年至1948年,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写成了《甲申三百年祭》,出版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以及先秦诸子、夏商周铜器文字研究等专著20余种。
郭沫若的史实研究,有其个人特色,那就是“以艺术的方式来处理史实”。虽然这种观点引起过学术界不小的非议,然而他的历史研究仍有其独特之处。在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期问题上,郭沫若提出,应当以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为分期的界限,这一说法影响深远。此外,与以往的中国历史研究者认为“殷商”是一个部族的观点不同,郭沫若认为,殷本来是一个地名,“殷商”其实就是“殷都在商”的意思。这一观点在如今也有很大的影响力。
郭沫若治史,与他的文学功底有很大关系。他的历史研究,将唯物主义历史观与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研究相结合,善于从历史事实出发,以大胆的想象力去发掘历史上尚未被发现的材料、问题以及结论。这种“为艺术”而治史的方法,有弊端,但同样有成果,它在历史上是有进步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