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人物画家的谁作品?
关良是中国现代最早接触西洋油画的艺术家之一,他的水墨人物画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融汇了西洋绘画的色彩与造型的因素,同时又从民间壁画、皮影、版画等艺术形式吸取营养,而真正使关良的艺术风格趋向成熟,则是抗战时期在延安、山西等地接触与观摩地方戏曲艺术的演出,从而将中国民间的活的艺术“活化石”作为表现题材,将源于石恪、梁楷等古代文人画派减笔风格的粗简率意的线描和稚拙生动的人物造型,与戏曲艺术的表演程式相互结合,构成了一种融汇了东方诗画传统与西方印象派、后印象派、表现主义、立体主义风格的艺术新形式,自成一家的绘画风格。关良的艺术探索在水墨人物画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这种绘画形式是在中国传统笔墨趣味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之间嫁接生成的,在后来的发展与推广中一度受到忽视,但事实上,关良的人物画所蕴涵的艺术理念在今天看来更具意义。关良的成功在于实现了中国文人写意绘画的现代转换,同时,他摆脱了僵硬的、自然主义的、写实主义的束缚,而从传统笔墨与现代主义思潮中寻找到一种新的语言与表现方式。
刘曦林在论关良的艺术时指出:“他的艺术既可作纯艺术与非功利的艺术去研究,也可做中国画如何现代转化以及中西文化互渗现象、东方式的现代风格等进行探讨。他的艺术是在中国画传统和近现代西欧画风的激发与互相渗入中生成的,他不是在西法中加点中国笔墨,也不在中国笔墨中加点西风,两种文化在他那里是融化为血肉的结合。他是东方的关良。”事实上,关良以戏曲人物画实现文人写意画的转化路径对后来者影响很大,刘国枢、赵子云等都沿着关良开辟的道路,创造出了具有各自面貌的戏曲人物画。刘国枢的人物画造型方中见圆,既近于古代的拙朴,又融入了立体派的表现手法。用笔勾擦并用,点线结合,墨色沉穆。虽然同样是表现舞台人物,但画家的主观感受十分鲜明,与关良的文人笔致拉开了距离,刘国枢的画风也更为雄强。赵子云的戏曲人物画用笔泼辣洗练,墨色淋漓,风格更为豪放。
刘凌沧是学习任伯年画风很自觉的画家,他重视线的表现力,笔法灵动飘逸,敷色明丽典雅。刘凌沧继承了任伯年的优点,而没有任伯年在融合中西过程中笔墨所呈现的生涩之感。
张书旂则专攻没骨法,张书旂在1930年前后,在日本学习色彩学,并在游美期间对西方油画色彩进行了研究,1933年之后在“白描基础上”追求“纯粹用彩色来作画的美”,创造了“具有西画风格的中国画”,在没骨法的探索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张书旂的花鸟画造型严整精工,设色温雅,艳而不俗,笔法流畅,韵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