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铜炉有什么底款?
清代早期的仿古铜器造型及铸法,几乎可以赶上明初宣德年间的水平,特别是康熙年间,仿制技术极为高超。清代铜器的款有很大特殊性,即除传统的自名为器型的款外,还出现纪地、纪年、纪私家制作者名称、铭文等。纪地款如“江村遗构”、“石渠定本”等。纪年款如“康熙年制”、“雍正年制”等。
清初及康、雍、乾三朝,仍沿袭明朝旧制,铸造仿古青铜器。据《广群芳谱》内陈设谱记载:“明三朝法器,俱内府造办处所铸,随炉底有宣德年款者,即明宣宗宣德年间所铸也。自后承平日久,府库充盈,司铸造者多购铜器进呈,遂尔希罕。”又据《金石萃编》等书籍记载,内府造办处所铸铜器,不只宣德年间有,康熙年间也有,而且铸造量更多。但据实物考证,康熙时期铸造的仿古铜器,无论在造型、铜质、款识方面均不及宣德炉精到。此时造型不及宣德时丰富,仅有彝、鬲、簋、豆、鼎、敦以及奁炉、筒炉等寥寥几种造型。豆式炉等是宣德时所没有的,款识也比宣德炉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