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哪里几幅作品是王献之?
东床初帖、鹅群帖、鸭头丸帖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工书法,尤以行草知名,打破了“章草”程式,创造出今草。与父王羲之齐名,并称“二王”。
大令好鹅,在会稽山中建“鹅群”、“墨池”,常游兰亭,与鹅相处其间,观其动态,悟其笔势,日久月长,得其精髓,因而得法。王逸少有兰亭叙、乐毅论,大令有保母、鸭头丸诸帖,可谓盛矣。大令有书为最,墨池有水污于池面,经月不散,风来闻香气特异,有素鹅数十,来游乎池水。
东床初帖:唐代内府临摹本。纸本,纵二十五点八厘米,横十三点七厘米,二十行,共一百一十七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书录二则,一则言“东床”故事,一则为“旦为乱帖”。此帖笔法、笔势、笔意,酷类“二王”,结体秀润妍美,“二王”手笔,历来鉴藏家存猜疑。从用笔之法而言,此帖虽无大王之古质,但比大小王弟子之法度,尤有高格。如为唐人摹本,可谓上率。“东床初帖”因首行有“东床”而得名。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南宋董迪《广川书跋》记载有唐内府收藏的真迹,现仅见此临摹本。《宣和书谱》、《大观录》、《式古堂书画汇考》等有著录。清代归安岐、梁清标、成琳等人收藏,有鉴藏印多方。
鹅群帖:摹本,白麻纸,纵二六·四厘米,横二二厘米,四行,三十一字。上海博物馆藏。
此帖“鹅群”一栏,字本在“池中”之上。董其昌定为王献之行书,有跋曰:“大令有鹅群帖,余见《淳化》刻本,其鹅字在池字上,今真迹鹅字则在群字下。考董逌《广川书跋》评其‘行笔尤婉媚妍精,纤纤乎如玉女登台,洁浩浩乎如春云出岫’;又云‘王僧虔谓大令之行极知献之至能,尝作行书与楷字书自署,以示僧虔,僧虔不别,可谓掩耳盗钟’。此语有理明矣。昔米元章每得一帖,别为一册,今仿其意。董其昌。”所跋与《广川书跋》所载“鹅群”内容大体一致,可资验证。但未说明何以定为“摹本”,而董其昌的鉴定未必完全可靠。帖后有清王文治、王壮弘等题记,曾经罗振玉收藏。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明斋题跋》著录。日本《中国书道全集》印有缩本。
鸭头丸帖:唐人摹本,纸本,行书,纵26·1厘米,横26·9厘米,2行15字。现藏上海博物馆。据周秦《重编书林藻鉴》称,此帖原为三行,后被人割去一行,已非全迹。此帖刻入《三希堂法帖》。王献之书法原本王羲之堂奥,“鸭头丸帖”笔意洒脱流畅,清朗俊逸,为王献之传世书帖中之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