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泥鳅背底什么样?

耿石玉耿石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泥鳅背是收藏清三代官窑器喜欢说的一个字,也是鉴定清三代官窑器器的重要特征,乾隆以后,特别是道光以后泥鳅背就消失了,这个官窑标志也特别明显的。康熙民窑器的泥鳅背与官窑器有区别,不是黑亮的,而是一种灰白色,也非常的润,用手摸起来也非常光滑,与清代中后期的露胎釉(也称毛边釉)区别很大。清代中后期露胎釉又称毛边釉,是指釉没有流到底部,底部没有挂釉,露着胎,这种器物用手摸起来是涩的,而且无光泽,特别粗糙。

这种现象从乾隆末年就开始出现了。特别是嘉庆,道光时期,这种露胎器越来越多,几乎占到了总产量的95%以上,很少见有的。嘉庆,道光时的露胎器与康熙时的露胎器区别非常大,嘉庆、道光时的露胎釉稀,无玻璃质感,而且比较粗糙,用手摸像砂纸一样的粗糙,不如康熙露胎的好。再看嘉庆、道光露胎器的釉面与康熙露胎器的釉面差距也很大,发青,青白色,玻璃质感非常差,与康熙清亮的白釉相比差了很多,与康熙无釉处胎上的火石红颜色非常清澈相比,也差了很远。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