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薛晋侯是清代吗?
薛晋侯出生于清嘉庆年间,名鸣鸿,以字晋侯行世,湖州人。薛氏世以商贾为业,家道颇为殷实,薛晋侯幼年即以孝悌知名乡里。20多岁时其父去世,为了侍母,他放弃了科举,闭门研索程朱之学,专以修养心性见长。母亲去世后薛晋侯弃家远游,以修心养性之道,自视甚高。
同治朝时,薛晋侯已是70岁的白发老翁了,经举人陈宗耀的推荐,来到福建布政使何璟的府邸中任教谕。何璟是浙江桐乡人,和薛晋侯是同乡,为人处事颇为豪爽,他非常器重薛晋侯的学识和教养,对薛晋侯非常恭敬,师从薛晋侯,向他学习程朱理学。薛晋侯常常教导何璟“学以诚敬为本,敬则生诚”,“存心养性”,“以身作则”等等儒家思想,何璟对薛晋侯非常信赖。
薛晋侯在福建生活了几年后,为了寻回一份清静,来到了山清水秀的武夷山居住。这时他还收了一个弟子,叫章大来。章大来原是武夷山下的农民,自幼家境贫寒没有上过学,薛晋侯发现了他的好学之心,收入门下,亲自教导章大来读书明理。
然而好景不长,闽浙总督左宗棠不买薛晋侯的账。原来薛晋侯听说左宗棠也喜好儒学,他想与左宗棠“相与论道”,但是几次前往福州都没有机会见到左宗棠。薛晋侯一生最痛的是与同道论学,既然左宗棠不见,他便托人将自己对左宗棠的“进言”写成文字,派人送到左宗棠的帅府。
薛晋侯在信中批评左宗棠处事方法不妥当,认为左宗棠心机太过,与儒者之道背道而驰,是小人之风。左宗棠素来是刚愎自用之人,被薛晋侯这么一说,立刻怒发冲冠,他不顾何璟的求情,将薛晋侯视作江湖骗子,立刻赶出了福建,遣回了湖州老家,并且通令浙闽两省各级官员,不得与薛晋侯来往结交。薛晋侯在76岁高龄的情况下,被赶回了湖州。何璟和章大来眼见薛晋侯离闽回乡,依依不舍,为了表达对薛晋侯的尊敬,他们在武夷山三仰峰下的小楼旁,立下了一块“薛晋侯讲道处”的石碑,以示纪念。
薛晋侯回到湖州后,闭门谢客,将所有精力放在了教育门生上。薛晋侯的弟子众多,其中出类拔萃的就有数十人,比如沈兆霖、曹其英、潘鸿文等人。薛晋侯将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这些弟子身上。薛师在世期间,这些门生也经常到薛家看望老师,薛晋侯还特意准备了一间房子,布置了书桌、茶具等,专门用作接待诸弟子。
薛晋侯91岁时去世了,他的弟子们怀着对老师的崇敬,在湖州飞英塔附近,为老师筑起了衣冠冢,立碑纪念。曹其英、潘鸿文将薛晋侯的生平整理成文,刻在了石碑上,同时把老师平时教导弟子的内容,汇纂成册,名曰《薛晋侯讲道册》。薛晋侯去世后20年,沈兆霖、曹其英等人为了纪念老师,又在湖州城内吉山水陆寺后建“鸣鸿讲堂”,纪念薛晋侯一生讲学的功绩,并且在这里聚众讲学,光大薛派理学。
1914年,沈兆霖、潘鸿文等薛晋侯的弟子到武夷山朝拜老师曾住过的小楼时,在三仰峰下的“薛晋侯讲道处”的纪念石碑后,竟然发现了一个瓦罐,内有残缺不全的薛晋侯手稿数十篇,这些手稿记录了薛晋侯的全部思想,非常珍贵。沈兆霖、潘鸿文等人将这些手稿收集起来,带回了湖州老家,并在“鸣鸿讲堂”刊印发行。
“鸣鸿讲堂”一直存续到解放前夕。解放后公私合营,“鸣鸿讲堂”不复存在,沈兆霖的孙子沈汝泽将讲堂内的“讲经”书桌、薛晋侯的头像等珍贵遗物全部保存下来,完好无损地传到了今天。沈汝泽老人已经81岁了,他是薛晋侯这一理学派系的最后一代传人了,沈老将“讲经”书桌、薛晋侯头像等珍贵遗物都珍藏在了家中,并经常向来访的客人介绍薛派理学的渊源、教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