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紫檀朝珠吗?
这个问题是清代考古领域中,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争论问题之一。由于清宫档案和文献典籍中,没有清代宫廷使用紫檀制作朝珠的明确记载,过去对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客,微博)博物院所藏紫檀所制朝珠,专家存在着不同认识。有人认为可能是晚清慈禧太后所使用的“御用”朝珠,而另一部分专家则认为这些紫檀朝珠应当是仿造的伪作。这一论争的焦点主要围绕着清代是否用紫檀制作朝珠,以及如何认识现存的清代紫檀朝珠。
关于清代有无紫檀朝珠,我们在上述清宫朝珠的使用规定,以及有关朝珠质地、颜色及其与官职关系的记述中,虽未发现“紫檀朝珠”的明确记载,但“有事于太庙,及祭圜丘、方泽,皆用玉、明黄丝绒绊”以及“五品以上,用金”等文字记载,为清代有紫檀朝珠的使用提供了重要线索。
按照清代玉朝珠的制作规定,管、珠、粒等应用金嵌饰,而“有事于太庙,及祭圜丘、方泽”用“玉、明黄丝绒绊”,表明在祭祀这类特定场合所用的朝珠,其珠粒之间和佛头至背云的捻子不用金绦,珠粒之间用玉捻子或玉粒相隔,而佛头至背云的捻子用“明黄丝绒”,即黄色丝绒缀以玉粒,并不使用金质装饰。按清代金镶玉器的制作要求,金镶玉器中无论金与玉的接触面积有多大,都不能将金质外露,因此,太庙或祭圜丘、方泽时所用的玉朝珠,其质地只有两种可能。一是珠粒管、粒等皆不用金属装饰而全用玉材,如紫禁城内皇极殿、皇极门等处陈设的玉屏风、玉宝座等即均为完全由玉材制成,但这与一般清宫玉器中的镶金玉器不相吻合。另一可能是珠粒、管、粒等的金质装饰部位涂以黑漆,以起到仿玉装饰的作用。从实物情况看,清宫玉器中采用这种做法的不在少数。
如果这一论断不误,我们是否可进而推测,清代也有纯用紫檀制作的朝珠和表面涂黑的镶金紫檀朝珠呢?从清中期紫檀镶金座屏、插屏、立柜等家具构件漆黑如墨的装饰,与紫禁城中玉器仿金的纯玉或涂黑的金镶玉器相映成趣的情况看,这一推论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以黑色的紫檀制作朝珠与黄色的朝服、朝带颜色搭配后,在色系上与以白色为主的玉质朝珠相吻合,且用纯紫檀或镶金后涂黑的紫檀制作朝珠也与清代的有关典制无悖。据此,我们推测清宫在祭祀等重大场合所用的朝珠除玉、金等质的朝珠外,还有质为紫檀的朝珠,只是涂黑或不涂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