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有哪些颜色釉?
清初釉色品种繁多,以康熙红、绿、黄、蓝四色为主。仿哥、官、钧窑者有成化遗风,仿宣德鲜红釉器物极为难觅,其红釉较浅。釉里红在明代基础上继续发展,所用铜红釉仍为千年红釉料。早期以刻、画装饰花纹,晚期采用青花纹饰。康熙青花除用于釉里额外,还与五彩结合,使五彩纹饰更为艳丽。康熙时的铜绿釉呈色稳定,色如蛋青,有釉上、釉下两种。翠青、豆青两种淡青色釉在当时使用也很普遍。釉面细润,釉中往往含有微小的气泡。蓝釉有深浅两种。
雍正时新创的颜色釉有珐琅彩、粉青、炉钧等。粉彩盛行,又创点了胭脂红彩。蓝、红色釉较康熙时色泽更深,呈色稳定。豆青釉深浅不一,釉面光润。仿哥、官、汝、钧等宋代名窑釉极为出色,已达到“宛仿铜章,与铁足斑点无异”的地步。
乾隆时除青釉、豆青、仿宋釉继续沿用外,粉彩仍较盛行,但质量渐次下降。釉里红器有所发展,呈色稳定。紫金釉是乾隆时仿明代宣德炉的创新品种。
嘉庆、道光年间,颜色釉质量低下,胎体粗松厚重,釉面不够明亮。粉彩、珐琅彩已趋衰落。
咸丰以后直至清代结束,颜色釉质量无多大变化,除一般陈设观赏用瓷仍用红、黄等釉和粉彩装饰外,多数为低挡日用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