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孔雀兰釉怎么配?
清代孔雀兰釉的出现是根据宋代钧窑月白色釉和玫瑰紫釉的产生原理,利用铜在釉料中着色的附庸性,再通过窑炉的气氛烧制而成的。
孔雀兰釉多施在器物口沿下部露明处,以及器物的上半部和全部,底、腹部用豆绿釉和绿釉作为辅釉。
由于孔雀兰釉不透明,与月白色釉不同,所以施孔雀兰釉的器物,其胎体都很薄,这样烧制出来的器物,其釉面就会自然地隐现出浅淡的纹路,与玫瑰紫的釉色相互衬托,如同天际的蓝色夜幕缀以点点繁星。
因为,这类釉色的器物是利用铜在釉料中着色的附庸性烧制而成,所以在高温烧制中会自然地流散,所以清代的孔雀兰釉瓷的器形都是造型简单,口沿有收敛或外阔的瓶类或盘类。
一般无敞口碗类和盂类造型的器物,因为釉料流散后器物内壁就会堆积不匀,有大片的露胎釉,不规整,不好使用。而瓶类、罐类和盘类,釉料流散后,往往积釉在下,所以,其釉面都极其规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