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藏传铜灯值多少?
清代宫廷藏传佛教铜质灯具,自清入关后即已制作并使用。这种带有典型藏式艺术风格的宫廷用具或陈设,是清代宫廷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体现了清代帝王对藏传佛教的扶持及重视。这种艺术风格的影响,也渗透到清代宫廷文化艺术的各个层面。
清中期(1644—1795年)乾隆朝是清代社会发展的全盛时期,宫廷收藏、陈设也颇丰富,以清乾隆时期宫廷藏传佛教铜质灯具为例,它从清宫造办处档案中可知,这类灯具是专为宫廷制作的重要活计,由内务府造办处负责承做,再颁给圆明园、斋宫、建福宫等处陈设使用。它们是按照宫廷艺术要求制作的,其造型庄重、质料考究、装饰精美。从清宫造办处活计档中可以看出,除了按清宫样式制作的之外,还有部分是仿照西藏地区造型制作的。从清宫所藏实物,可以看到,这类灯具主要由台座、灯筒、灯盖三部分组成,多为一体。台座多为束腰式,下承须弥座式承托,须弥座上下沿出凸阳线,上沿浮雕宝相花,下沿饰回纹。台座上出束腰圆柱,柱身镌有佛像、梵文、回纹或宝相花等装饰图案,束腰上部出一周凹槽,与柱身相映成辉。灯筒与灯盖多为一体,筒身多錾刻莲瓣纹,或雕饰凸起的忍冬纹、回纹、梵文,及璎珞等图案,灯盖皆为平顶,或作须弥顶,并镌有图案装饰。所有纹饰,都用金彩涂饰,显得金碧辉煌,光彩诱人。
这类灯具的质地大多用铜制作,有的为鎏金或镀金,少数为铜嵌银丝而成。如台北故宫博物院、日本根津美术馆就分别收藏有清代北京民间制造的铜嵌银丝灯台。这是一些技艺精湛的手工艺匠人的制作。
据清宫档案记载,乾隆皇帝曾多次命造办处制作这类灯具。如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五月二十五日内务府员外郎海福等传旨:着照纸样做藏式金漆铜镀金錾花双枝灯二架。再将去年做得镀金铜锡花双枝灯内,挑取一架准做四架,其三架亦照此样再准做得二架…。钦此。这日据海福来呈该做双枝灯七架,其用铜锡等料,银二两,铜斤十一斤零五钱。
同年十一月间,清宫造办处为仿照内地宫式样制作了五架铜胎珐琅画的台灯,乾隆皇帝又命仿照此样式,制作了与藏传佛教艺术风格结合的银镀金双枝灯。该月十三日据海福等传旨:前做得银镀金灯五架,做得甚好,亦照此样再安个灯龛再做得四架着交给长春园、寿皇殿、斋宫,并静寄山庄安设。钦此。该日据海福来呈:五架上用银三十三两七钱,四架上用银三十二两、金二钱二分二厘。由此可见,乾隆帝对制作藏式样铜质灯具甚为重视。
除了圆明园、斋宫、建福宫之外,该灯主要用于避暑山庄的广云楼、烟波致爽殿的东五所等处陈设使用。现据清官档案记载的陈设清册,避暑山庄广云楼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八月陈设有西厢房内藏式镀金铜灯二架;烟波致爽殿东五所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十一月陈设有正房西次间(1991年9月调整文物后为西明间)镀金铜灯一架。现北京故宫博物院、台湾故宫博物院及日本根津美术馆也各收藏有这种清代宫廷制作的藏式镀金铜胎珐琅画的双枝灯。如日藏有一件,是清北京民间制造,高59.0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铜胎珐琅彩双枝灯,高56.2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旧藏清乾隆铜胎镶银丝双枝灯为两架,高58.5厘米,在1964年由北京故宫博物院调拨辽宁省博物馆。
综上所述,从实物及档案记述可知,该类灯具,主要以双枝为主,它不仅是清代宫廷特有的陈设工艺品,也反映了清代民族大统一,藏汉艺术大交融的历史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