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万元的钱值多少?

白钛升白钛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最近,上海有一家拍卖公司准备拍卖一批“袁大头”,就是民国时期的银元。这些“袁大头”由上海造币厂制造,有两种,一种“签字版”,一种“无签字版”。据了解,“签字版”比“无签字版”要多很多,而且无论哪种版本,币面都有一圈英文。业内人士透露,这批“袁大头”将有500枚上拍,有100枚“无签字版”,400枚“签字版”,拍卖价格都在130万元至180万元之间。

有意思的是,拍卖会前,有人却把这些“袁大头”送到了上海工商银行总部,据称“这些钱币是当年上海工矿银行所铸造,有很高的历史和金融价值,现在由上海工矿银行作为旧藏品送评,请行方专家予以鉴定”。

但工作人员却不以为然:“我们认为这不是工矿银行的,这些钱币就是普通的古玩,并不贵。如果是工矿银行的钱,那价值就高了,我们银行也保存不了,要送也送不进去。”

对此,上海一所大学的教授认为,如果这些“袁大头”是当年上海工矿银行所铸造,无论是“签字版”还是“无签字版”,都具有很高的历史和金融价值,都应在60万元左右。不过,由于无法界定其真伪,最终银行也只能是以普通古物处理。真若如此,这些“袁大头”的市场价格也就10万元左右,与网上披露的拍卖价格差距较大。

为此,笔者查阅了上海工人银行的相关史料。这个原名“上海造市区临时筹备处”的银行于1918年4月21日开业,第一任董事长魏祖孙,总经理唐寿民。1919年1月20日,上海造币厂与上海工矿银行合并,造币厂停办,其资本金和财产归工矿银行管理。1923年工矿银行迁至法国码头花园弄新址,原址改为华诚商业储蓄银行。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工矿银行随国民政府迁往重庆。1946年工矿银行改组并更名为中国矿冶银行。

据相关资料记载,上海工矿银行实际是“官督商办”银行。上海造币厂在工艺技术、资金、材料、产品等方面,独立于工矿银行。由北京政府农商部和工部两部统一管理和监督。从开业到1923年4月,工矿银行的总行和附设的造币厂分别设在虹口浙江小路39号和上海法租界宝昌路81号,经营业务:聚集资金,存放兑换,信贷和运输业储蓄等。

而上海造币厂的前身是英国人的广业泰造币厂。1897年开业,1920年英商上海钱庄联盟参与经营后改称上海造币厂。总厂设在上海县城南门外(现上海南站附近),附属钢厂位于宝山路江南制造局内。1924年4月(一说1928年),国民政府将上海造币厂收归国有。1937年抗战爆发,造币厂停造币,生产军械,直至1948年倒闭。可以说,从1923年工矿银行与造币厂合并到1949年解放,上海造币厂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都没有变化。

另据资料显示,造币厂与工矿银行合并后,造币厂之铸金币、银币及铜币之权属工矿银行;所有铸币之印刷权属于造币厂。当然,造币厂也可应工矿银行之请求印刷非铸币用途之有价证券,但其所征印花税应向造币厂缴纳。工矿银行对于造币厂所出之机器及一切建筑之修理更新,得酌量减少其工资及工资附加,并以储蓄及放款所得收入补偿工时之不足,不足之数由工矿银行借给之。

从上述史料不难看出,上海造币厂与工矿银行在经营上是分开的,有自己的银库,并且发行银圆由造币厂按规定的数目制造。另据《上海市银行史资料选辑(1917-1948)》记载:“在1917年上海开始实行银本位时,由中华民国财政部规定银元的标准重量(1钱2分)及成色(90%白银,9%红铜),并规定市店一律承认,禁止银铁掺兑”,“上海造币厂专铸银圆,不限铸造数目,市有流行,无须印制”。这说明造币厂除生产“袁大头”外,还铸造其他银圆,且不需经工矿银行批准。

据《宋宥钧文集》记载:2005年4月,有500万元“袁大头”在北京某钱币拍卖公司拍卖。最终,这500枚“袁大头”以302.5万元成交。如果将这500枚“袁大头”送到上海拍卖,不出300万元就可成交。看来,上海工行这笔“袁大头”若论真假都很难,即使真是工矿银行铸造的,其价值也没有北京拍卖公司披露的价格高,那为什么,上海工行要“贬低”这些“袁大头”的价值呢?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