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的钱哪一种最值钱?
1947年,也就是民国36年的时候,国民政府颁布了新币制,发行了银元券和铜板券。 其中,银元券的发行面值有:壹圆、贰圆、伍圆、拾圆和佰圆,分别对应现在的1元、2元、5元、10元和100元;而铜板券的面值有一分、二分和五分,相当于是现在的1毛钱、2毛钱和5毛钱。
当时用银元券的时候,由于与法币的兑换比例是1比300(也就是1枚银元相当于300枚法币),所以1元钱相当于现在的300元,而5元钱就相当于是现在的1500元,10元钱就是现在的3000元,当然,最高价的佰圆因为很少见到,所以在市面上几乎不被使用。 而现在呢?1个银元大概能换50-80元人民币,也就是说这些“值钱了”的民国银元等于现在的500-800元。 但是如果拿这些民国时期的银元换当时的钞票可就不值钱了——以1947年为例,1元银币约等于2000元的法币,也就是大约等于今天的200元。
之所以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在民国时期,银元的发行量很小,远不如后来的法币。另外,由于抗战和中国内战导致国民经济崩溃,财政紧张,国民党政府曾经大量印刷纸币应付军费和政府开支,从而导致了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