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赤壁赋能看出什么?
1993年初,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在山东大学讲学时,用其所独创的欧体行楷,书写了一幅赤壁赋,此幅作品,一改行楷不善长正文书写时“结构散、字间通气难、易花俏”之弊端,达到了字字精、笔笔妙的高水准,整幅作品大气磅礴、文质彬彬。现分句作简要赏析:“壬戌之秋”,四字布局甚佳,前两字较大而重心有所下降,后两字略小而重心升高,使平稳中见活泼。笔法以行入楷,故见楷法而得行意。
“秋”字下部竖钩之钩部写得圆转且力量充沛,乃此字成功之处。观此四字,即知其笔画以中锋为本,故有沉厚丰腴之感,又因其于中锋运笔时时刻把握提按之度,故有灵动感。尤其需要称道的是,欧氏行楷之结构,既以欧体楷书严谨为本,又在点画使转中见行书之流动,故观之文质彬彬,尽享中华文化之神韵。
“七月既望“,四字以三小一大结构布势,其“月”字书写虽为两横一竖画,但下横与竖画则以一笔完成,“既”字也是一笔收尾,使不大的空间内有两处墨色通气之处,且“月、既”二字笔画虽多,但笔断意连,与笔画较少却一气写成的“七、望”二字在笔意上相通,使这一小一行楷句行间之通气得以实现。若观者细察会发现,笔画较多的“月、既”二字,其每个字的笔画之间也是通气的,这全凭“一笔书”法的使用。
此句“月”字虽为正写,但“七、既、望”三字均有倾侧之意,使此四字显得欹斜生趣。“苏子”二字与“与客”二字,都是两字一笔完成,使字行间通气有了保障。“泛舟”二字笔法精妙,且用笔之变化令人叹服,如“舟”字“八”字头的左点与右点,虽在同一直线上,但左点写为平点,而右点则写成斜点,其下撇写为平撇,而短竖与撇之夹角大于楷法,最后一横也写平横,笔画简单却变化之美尽显。
观“泛”字结构,亦见变化之美:“舟”字头之结构较“舟”字紧凑,且略扁,而“三点水”却极为舒张。若再进一步,观其“三点水”又会发现,第二三点之间较第一二点之间空间大,“舟”字头与下部“又”字之间虽笔断,但笔意相连,使字虽结构变化大,但不刻露。
此欧氏行楷成功之要也。“游于赤壁之下”,此行五字中,除“壁”字为正楷写法,其余四字均欹侧取势,“下”字尤为典型。其笔法是欧氏“断笔”之使转法,使本是正楷写法的“壁”字得行书之妙,“壁”字上部“土字头”两横皆向右上倾斜,使“壁”字有正中求欹之妙。“苏子愀然”,此四字行楷中“愀然”二字尤为精彩,其“愀”字左部“忄”字,以三竖画并列写成,使左部窄长,而右部“秋”字则一反常态,用笔散阔,笔画收笔皆圆润,右低略高于左部,左窄右拓,使字产生动感,且左收而右纵,又具有“阴阳”之辩,故“愀”字写出了汉字结构之妙,又将心理之变化“愀然”写进字里,真神来之笔也。此字之“然”字,上部“灋字头”两短撇用笔精到而呈变化,左撇收笔圆润,右撇收笔露锋,且两撇斜度有异,此字若细察则三横之间上下有笔断意连,使字在笔画散阔的情况下又紧密通气。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