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早期有青花大花瓶吗?
清代早期(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器的发展达到鼎盛阶段。清初200多年的青花瓷器生产,其工艺技术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和不断的改进,其中以康熙朝青花的烧制水平的成就最为突出,被公认为清代青花之冠。
清代早期青花瓷器的造型趋向多样化,尤其是到了康熙年间。器物造型讲究古朴自然、规整匀称,圆润稳重,庄重大方。花觚、菊瓣盘、筒瓶、凤尾尊等仿古代青铜器造型的器物突出。
器物胎体比明代稍厚,尤其是晚清时期。底足处理不如明代精细、规整,足跟处一般均有刮釉缩釉的现象,器物底部多有露胎斑点,俗称'泥鳅背'现象。釉面肥厚莹润、平整、光滑、清亮,釉色青白、白中略微泛青。
早期青花瓷器普遍使用江西乐平县东乡出产的'珠明料',青花发色鲜丽青翠,纯正鲜明,有的呈宝石红。康熙中期以后多用'浙料'青料,色淡清俊,有的稍有晕散,晚期的发色较浅。
早期青花装饰手法以绘画为主,纹饰简练、疏朗、生动、逼真。纹饰主要有山水、人物、花卉、翎毛、鱼虫、走兽等图案。
典型款有:顺治十六年款、康熙御制款、康熙纪年款、康熙六字三行款、'大明成化年制'仿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