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刨花缸值得收藏吗?
刨花缸是清代瓷业生产中独具特色的品种。它胎体厚重、造型粗犷、风格质朴、釉色粗犷、器底着“火石红”,是清代民窑瓷器中的一朵奇葩,具有很高的收藏和鉴赏价值。那么,“刨花缸”得名于它的用途。
刨花缸也叫“泡菜坛”,是专在长江沿线码头和船厂腌制刀刨木料时掉下来的木屑(俗称刨花)的器具。其方法是先把缸内倒上浓盐水,再将刨花放进去,经过一段时间的浸腌,原本苦腥味极重的刨花就变成一种酸甜可口的泡菜了。船工们在长期的江河或海洋航行中,正是靠着这种廉价而味道酸甜爽口的“刨花”来解除对蔬菜缺乏的饥渴,调剂生活的。
刨花缸是重庆地区特有的产物,只有在长江上游的重庆码头和江津地区附近一带才有烧造。它造型古朴浑拙,圆口外撇、直颈、高肩、腹下内收,小平底、缸沿处有系,器型特征非常鲜明。它的烧造时间,从清早期一直延续到民国。
因为刨花缸只是专供浸泡“刨花”使用的一种廉价的粗货,价格十分低廉,所以人们都很少将它保存下来。即使在江津等缸窑产地也罕见有留存之物,其他地区的存世之品就更加稀少。因此今天收藏老刨花缸的人十分稀少,专门收集和研究老刨花缸问题的学者更寥寥无几,从而导致人们对刨花缸的价值认识还不充分,它的身价也还很低。有收藏家认为,这种制作年代悠久,历史人文气息浓郁,又是专为一种“行业”烧制,数量十分有限,存世品不足百万件、今后会愈来愈奇缺的“刨花缸”,在今后的拍卖场上可能会成为一种非常独特的拍卖品种而备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