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黑釉酒瓶和清代区别?
黑釉酒瓶是明以前酿酒文化的代表性文物。从晋代开始,到明、清,中国都有烧黑釉酒瓶(注:在南方亦有青瓷酒瓶、青花瓷酒瓶),尤以宋代的油滴、兔毫、曜变黑瓷精湛无比,而明清的黑釉酒瓶,无论制作、釉色都不如宋代。到了明末,中国黑釉酒瓶开始外销日本等地,尤其在日本被视若珍宝,流传到当今。
日本的陶艺家,还仿制了中国黑釉酒瓶,称之为“天目茶入”、“天目茶罐”,有的在日本的古美术展览会上作为重要的展出内容。
我国的宋代黑釉酒瓶流传极少,多在山西、甘肃等地农村有少量发现。清代康熙年间也有黑釉酒瓶出现。清代康熙时期的黑釉酒瓶,是在其烧制的黑釉老酒瓶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由粗陶变成细陶,再经过施釉,釉色纯黑发亮,再由手工雕出文字和图案饰纹,成为一种粗瓷酒瓶。
此后,在清代延续至民国时期,黑釉酒瓶,又经民间陶艺艺人,在制作、刻字、刻纹、施釉上进一步改进,制作出圆周体、双耳和大壶类的瓶体、装饰更为精致、釉色黑亮的黑釉酒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