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陈什么堂紫砂壶?

乌岚娜乌岚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清代,是制壶工艺蓬勃发展,名家辈出的鼎盛时期,在短短的200余年中,涌现了几十个风格各异的艺术大家,有的为名人题刻,有的自己篆刻,壶与铭、刻相结合,更增加了文学性与艺术性,对后世的影响极大。继时欧、杨、邵、蒋之后,著名制壶大师当推陈鸣远、陈鸿寿和杨彭年无疑。他们的作品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陈鸣远(1622—1716年)是继时大彬之后一位技艺全面,才能超群的紫砂艺术大师,他在继承前辈艺术风格基础上,融陶塑、雕塑、篆刻、绘画等造型艺术与制壶技艺结合一起,自成一格。擅制各种壶式,亦偶作莲瓣壶。所制各类工艺品,草根、树瘿俱刻意极工,生动自然、绝无斧凿之痕。且能以浮雕和透雕技法,表现花果枝叶,形态逼真。署款或楷或隶,奇巧流畅,生动美观。陈鸣远是历史上第一位壶体上自款的紫砂艺人,他的壶、杯等作品,对后世影响很大。

陈宝田的从侄陈鸿寿,字子恭,号曼生,清乾隆至嘉庆年间人,是极有造诣的书画家和篆刻家。他精于紫砂壶艺,并亲自设计紫砂茗壶,史称“曼生壶”。曼生壶虽非陈鸿寿亲手抟壶,而是由制壶名手邵土逵(大亨)、杨彭年和阿曼、邰紫堂等人制作,然后由陈鸿寿及其好友书画家、诗人郭频伽、查梅史、张子裁等在壶坯上题词、作画和篆刻,使壶体与装饰交相辉映,情趣并现,字、壶浑成一体,风格古朴典雅,为壶、诗、书、画、镌刻相结合的艺术化茗壶。

同陈鸿寿合作紫砂壶的有二位制壶艺匠。一位是杨彭年,他能于寸许天地间随意创制,后其妹及妻皆以制壶著称。杨彭年的壶艺,有杨继芳在《止政堂集》中赞道:“茗注莫妙于砂壶,其良家夙嗜,亦喜与奇士游。彭年杨子善制茗壶,其舅陈曼生,名鸿寿,尤工篆刻,恒与彭年合作,故世称杨彭年者,有姊妹、有甥,而曼生则彭年甥也。”另一人是邵大亨,他与陈鸿寿亦有紫砂壶合作,制壶朴素严谨。1928年在苏州发现的一把“南瓜壶”,系陈鸿寿与邵大亨合作。据说清朝的嘉庆皇帝曾出大价购买未果,其珍贵程度可见一斑。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