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很小的佛叫什么?
清代皇帝信奉藏传佛教,经常需要供奉佛像。因随身携带之需,故出现了专供把玩、佩挂的小型佛像。由于形体袖珍小巧,这些小佛像被称为“坐佛”、“小佛”、“金刚子”、“罗汉子”等。其形体一般长1厘米至2厘米,也有1厘米以下的。所用人像有藏传佛教的佛像、菩萨像、宗喀巴祖师像、法王像、活佛像、坛城像以及“药师八菩萨”等,像呈椭圆形,用各色玛瑙、水晶、珊瑚、玉、翡翠、金、银等珍贵材料制成。制作技法以浮雕为主,还采用阳线勾勒、减地平铲等工艺手法,造型准确,纹饰细腻清晰,生动传神,人物的发髻及衣饰还采用点蓝工艺着色,更增添了小像的华丽色彩。此类小像除佩挂装饰作用外,还作念珠珠节和护身饰的装饰之用。藏传佛教徒认为,这些小像有神力,其作用是“护身”、“辟邪”,具有“保佑人畜,赐福平安”的神奇功效,因而是清代达官贵人所喜爱的一种随身装饰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