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鉴定清代玉童子?
清代玉器中的童子题材,主要集中在几类器物上,一是瓶类陈设器,二是摆件,三是插屏,四是在山子雕、扳指、如意、带板、经卷、烟壶等器物上饰以童子。清代玉童子以光怪陆离、奇俗丑怪者为多,玉质一般粗劣,多有绺裂,且不避绺裂,将玉疵遮盖于童子面部,多用粗砂碾琢,所以器表多有粗涩感。一般器物仅稍做抛光。
清代玉童子与宋代玉童子相比,造型稚拙、呆滞,失去了宋代的活泼可爱之态。清代玉器承袭明代遗风,以吉祥寓意为旨。琢工上讲究雕琢之繁、纹饰之密,常在一些看似简单的小件上,施碾繁缛的装饰纹样,给人以拥挤杂乱之感。玉带板虽小,也要在方寸间饰以童子、莲瓣、夔龙、螭虎、海水、博古等杂沓繁缛的纹饰,虽不惜工本,但也失去了玉带板原来古朴华丽的美感。
清代玉器注重材质和装饰性。清代中期以前的玉器较注意玉材质色、缜密肥润者为多见。清代玉器强调装饰点缀,玉器的口沿、颈部、足沿、耳及内、外底皆做边饰、牙饰,常在器物上镌刻诗文、年款、制作者之名款。
清代玉器的款识,有刻成的,也有印成的。年款,有记干支纪年的,有记年份和纪月纪日的。这些款识虽不可作为其年代的主要依据,但却是鉴别真伪的重要佐证。清乾隆时期,刻款较多。尤其是仿古玉器,多刻上乾隆帝的《咏古诗》,并有“乾隆仿古”等款识,乾隆帝的《咏古诗》刻款,有阳纹也有阴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