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书籍有毛笔体印刷吗?

凌紫凝凌紫凝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其实,在1949年以前的图书封面设计中,不但有毛笔体字,而且还有草书、行书、魏碑、隶书、篆书等字体。只是,这种风格在以后逐渐被淡化了。因为,从1950年前后开始,国家推行简体字,取缔了书法、篆刻等艺术,统一使用北京城区的干部方言(即普通话)念出来的简化字。自此,书卷气的古体字、民间流行的行草体字都被淘汰了。只有日本还保持着唐楷和汉篆的传统。

有专家考证,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所有的出版社都使用了北京话的方言读字,即普通话。因而,中国古书手迹的印刷,尤其是碑帖的翻印、仿影的字痕,难免带有北京方言的读字痕迹,使所影印的书帖缺少了文字的点画、收纵、连断、气韵及结构和章法等多方面的艺术水平,丧失了书法的内涵与精髓。而据日本人平野乙鹤在所著《中国书法史》中所说,中国古代书家在写草书和行草时,往往在笔划相连处和字与字之间留下了较为宽绰的“行距”,而我国图书出版社在影印抄体古典线装书的时候,往往将行距压缩得太紧,没有了空谷传音、气韵流畅的效果。另外,中国书籍出版社在影印明朝文徵明的手书《唐律箋注序》时,因把书名和作者名字上的行草化一笔带过,而使该书丧失了艺术价值。还有,上海书店在影印《寒山子诗》时,在第一页将唐代诗人寒山子的别名“仲浚”误印成“子渊”,将“晦隐诗人”唐寅的错误批注“晦翁”,让读者误读了3个世纪,等等。

当然,自1949年以来,虽未见有书法家就传统古典书籍的装帧问题向出版社提出诉讼,但书法家、书协及广大书法爱好者还是多次向北京、上海等大的出版社反映过这些印制的差错。只是,由于尚未找到更好的替代办法,编辑和出版人员又忙不过来的缘故,传统古籍的优秀封面孔至今仍得不到很好的保护。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