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书法家是谁家五?

池庆台池庆台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书法”作为艺术,有悠久的历史;而作为商业,则起源于北宋时期的“买帖”和“卖帖”。在唐朝的时候,人们把写得好字的人称为“书家”;而到了宋朝,开始有了“书法家”的概念,并且出现了“书家”和“书法家”的区分。 关于“书家”和“书法家”的区别,明朝文学家张溥在《墨海》里有详细论述—— 书家用笔,须完足字形,故曰书法。然有工整者,有潇洒者,又有无法不称书家者。如晋王右军,唐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宋朝苏轼、黄庭坚、米芾,元朝赵孟頫,明代董其昌,清朝刘墉、梁同书以及近人于右任等,皆所谓书家。此书家之称也宜。 至若乾隆皇帝,学问文章,固无美不备,但用墨浓淡枯盈,结体欹侧变化,盖其天资高旷,自有一种趣味,非他人所能梦见。所以为文,书扇,作诗,画山水,都被人尊为“书家”——可谓空前绝后了!(我怀疑这是不是乾隆故意为之,让后人没法超越) 所以“书家”“书法家”区别在于——是否自成一体。能自成一体,就是书法家;不能自成一体,只能叫书家。(当然,如果能同时兼而有之,自然是最完美的境界) 在古代,书法的审美偏向是——书家以“法”取誉,书法家以“意”取胜。所以书家往往特别注重笔画、结构的法则,而书法家则更讲究创意和情趣——于是产生了书家讲法,书法家说法的现象。(这种情况至今仍然延续)

不过也有例外情况,比如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提到——“夫欲学书,先学执笔……故纸下笔,千万毛羽,惟意所到……又常以月半日半,临仿名帖,玩读文字,思量笔法……既各休止,展视双钩。”可见,王羲之为书法家出身,却非常注重书家的基本功。他的儿子王献之更是因为“用笔千变,字字不同”被爸爸誉为“草圣”。 总之,这个分界线由于很难把握,导致很多人被混为一谈。甚至被称“书圣”的王羲之都被误会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