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书法家分为几级?

甘卜丹甘卜丹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书法级别”一说,不知起源于何时,也无从考证。在当今书画市场火爆的情形下,为了便于交易和宣传,一些机构和创作者自己设定并推广“级别”的说法,以作卖弄和噱头,也确属正常。只是这种作法容易误导读者、观赏者甚至投资者。 书法本身是一门极具个性的艺术,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很难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高低优劣。“书如其人”“字如其人”说得就是这个道理。但人们又普遍希望看到风格统一的书法作品,于是,人们就将眼光转向了作者的身份。如果作者的知名度高,其作品的市场价位可能也相对较高;倘若作者的身份特殊,那么其作品的价格可能更让人咋舌——这些,都是建立在大众认同的基础上。所以我们会看到,同样一幅作品,由于作者的声名不同,其价格会有天差地别。就像这位楼主所举例的,王献之的《鸭头丸帖》,在唐太宗之时,不过价值二三万钱,而到了南宋,仅纸绢料工价就达24万,再加上涂淡墨、刷金碧两色,总共价值达30余万。

当然,名者和身份特殊的作者其作品也不是一定能卖到如此高价。但无论如何,名气大或者身份特别的作者,其作品的成交价格往往都比较高。 所以我们谈论作者时总喜欢说“著名书法家XXX”或“当代书坛大家XXX”,这样的称谓看似客观公正,实则含有极其主观的因素在内。 “风格”这一概念对作者来说或许最难量化,但对作品而言却比较容易。我们可以给作品分门别类,也可以给作品定高论低,甚至可以给作品排座次、定尊卑。但是,若论及作者和创作心态则不然,有些复杂的心思和玄妙的情感,并非简单一个“水平”就可以完全涵盖。 所以我们欣赏作品的时候往往会说“这件真棒!”“这个好有味!”——因为作品是客观的。而我们谈及作者时会说是“这位水平很高!”“这个人的笔法很好!”——这是我们对作者的评价。然而,当我们要比较两个作者或者一组作品的关系时,“水平”这个词恐怕就有点语焉不详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