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画家中谁一画竹著名?
竹,作为植物,属于草本植物中的“竹林亚目”;但作为绘画题材,它却是“文人画”的重要元素。 “文人画”始于五代,成于宋元,盛于明清。在历代的文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爱竹、画竹。要研究中国画画竹子,就要从文人与竹的相开始了。 中国传统文化中,素来有“四君子”的说法。指的是梅花(花中有傲骨)、兰花(花中香味远传)、翠竹(叶色常新)和菊花(花开耐霜)四种花草。其中,梅和兰经常在一起出现,被称为“梅香兰玉”;菊和竹经常被一起说起,被称为“菊竹”。
关于梅的香气,苏东坡的词里有“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关于荷的风致,周敦颐的文章里,有“出淤泥而不然,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关于竹的形象,杜甫的诗中有“青竿夹池水,森耸神像列。”(《竹》);关于菊的花姿,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
这五种植物构成了中国文化中“花之君子”的代表。 在这些植物中,竹子是最奇特的,因为其他的花草大多树木都是直立的,惟有它枝叶疏朗,有横有竖。竹子经常用来比喻人的风骨气节——正直挺拔,无所畏惧。 正因为竹子有这样的象征意义,所以它在文人笔下的出现频率最高。北宋苏轼在《于潜僧绿筠轩》诗中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元朝倪瓒的《筼筜谷偃竹记》中说:“竹之为物,有虚有实……有节欲伸而不得伸者……有节欲屈而得伸者……”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在《湖上晚归》中有这样一句诗句:“树倒密如笋,波平滑若砥。”把西湖景色写得如此多姿多态也是少有了。
说到画竹,最著名的当然是宋朝文同,他曾写过一本画竹的书,对后来学画竹的人影响极大。宋代文同绘《墨竹图》(局部) 但若是论起对竹子形态和神韵的掌握来说,文人画家第一高手无疑是清代朱耷。他本是明朝宁王朱权的后裔,“八大山人”是他的号。
在清初四大画家之中,他与吴昌硕都以画竹闻名。吴昌硕曾画过一幅《红莲荷叶图》,题诗道:“碧箫声里双鸾舞,开到荷花属老朱。”将他与另一位以画竹出名的书画家朱彝尊并提。 而朱耷擅长画水竹,他的水墨写意竹石图,总是给人一种“墨戏”的感觉,既潇洒灵动,又严谨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