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怎么重拾传统?

韶欢琬韶欢琬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我们这一批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人,可以说从小就是受国画影响长大的。家里但凡有个客厅,必挂个国画的横幅;但凡有张餐桌,就一定铺着水墨画的花样;但凡墙上有空地,必定要挂上两三幅字。 至于原因嘛,当然是因为国画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象征咯!所以那时每当有人问我“你喜欢什么颜色”的时候,我的答案总是“我最喜欢黑白灰”(毕竟中国传统色彩就那么几种)。

不过说来有趣的是,虽然那时我接触的国画比较多,但真正让我产生兴趣的却是那些西方的画作。莫奈的《日出印象》、梵高的自画像系列、高更的那幅《你什么时候才能准备好晚餐?》……它们的色调都是那么明亮而张扬,与传统的国画简直有着天壤之别。于是我便在两种风格中纠结徘徊——到底是继承中国传流文化,继续深入发展国画呢,还是去拥抱现代艺术,学习那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西方绘画。

现在回想起来,真是觉得惭愧之至。原来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早已接受了新思潮的影响。那会才刚刚进入21世纪,互联网还不像现在这样普及,大多数人接触外面的世界主要还是通过图书、报刊以及电视节目。而那时的我不但经常逛书店、买杂志,还经常翻找家里的旧书柜,以便找寻自己感兴趣的作品来看。结果自然是如我所愿,我在越来越多的作品中发现了自己的影子——它们或鲜艳夺目,或奇形怪状,或者简单几何形的构成。

后来我逐渐开始自学设计,并成功考取了相关的专业证书后,发现传统的中国画更加不是我向往的人生方向了(虽然我至今还没有放弃对它的学习)。因为比起那些传统的写意画作,我能找到更多关于自身审美趣味的理由和依据。比如我可以把齐白石的那首打油诗“牡丹为花之王,却从根头生”拿来当作自己艺术的座右铭;也可以把李苦禅那句“花鸟画,要像做人一样,顶天立地”拿来鞭策自己。甚至当我看到那些潇洒自如的行书作品时,也会觉得自己的硬笔书法作品与他相形见绌,从而更有动力练习写字了。

当然我不是说国画就不符合我的审美趣味了,恰恰相反,许多传统的中国画的确符合我对艺术的所有幻想。但是那些作品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童年时期,就像刻在我的DNA里一样。想要全部摆脱或是淡化它们的影响,恐怕是我这辈子都做不到的事情了。因此我现在能够做的,便是继续保持对国画的热爱,同时理性地接受那些令我兴奋的西方绘画,以及它们所带来的丰富而有营养的养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