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戒面假货多?

卞七七卞七七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从客观角度来讲,任何交易品类都有真真假假,很难一概而论的说“xx品类假货多”或者“xx品类真的很少”。 拿大家最熟悉也是最常听到的来说——和田玉,其实也存在大量假货。只不过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由于不了解市场行情,被忽悠的几率会小一些而已。 但即使如此,也不代表和田玉领域就不是水深火热之地了。 我认识一位玩了好多年和田玉的朋友,之前一直和我分享他对玉的理解和挑选经验。但最近几次聊天却总感叹市场上真假难辨,就连自己买的几块料子也出现瑕疵或纹裂的情况。问他原因,才知前几天他去了一家所谓“国企玉厂”,本来想图个放心,没想到却进了“坑”。 原来,这位朋友在玉厂选了一块白玉料,肉质细腻,光泽温润,本是非常喜欢,结果在回去的路上发现,原来表面有些微划痕的玉料,经过打磨抛光后,竟然变成了极明显的裂纹!而且这种细微裂痕,肉眼观察的时候是很好分辨的。

当然,这是不是真正的玉石原石,还有待考察。但我这位朋友却因此生出一个疑惑来——市面上那些色泽均匀,质地细腻,没有明显瑕疵的和田玉,到底真的是天然形成还是人工处理的结果呢? 因为无论是玉质还是色度、净度都很好的一块美玉,价格往往都不便宜。如果买到假的,那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所以,不管是买翡翠也好,和田玉也罢,只要想避免买到假的东西,就必须要了解基础的鉴别知识,这样才能做到“不买错”“不赔钱”。

祖晓伟祖晓伟优质答主

随着翡翠饰品的流行,各类的翡翠饰品也不断的被开发出来。戒面作为最直观展示翡翠质地和颜色的饰品之一,近年来也是被赋予了更为多样的造型设计,让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喜爱。但是,戒面也是翡翠作假的重灾区,许多假货借助戒面的外形,欺骗消费者,获取巨额利润。因此,当购买翡翠时,我们一定要擦亮眼睛。

翡翠戒面的假货形式主要有:

1、染色玻璃仿冒翡翠:我们通常叫“岫玉”、“马来玉”、“缅甸玉”、“水沫子”等等这些玻璃质地的品种,一般都无定向黄色的反光,矿物颗粒细腻均一,并常可看到特有的“飘浮”感的棉和絮状物,常可看到红色、黄色等不同颜色的色斑、色团。颜色多呈鲜红、鲜黄、鲜绿等颜色,一般不显老,很“扎眼”。

2、染色石英岩/玛瑙:染色石英岩内部基本无杂质,矿物颗粒较粗,肉眼即可看到。染色石英岩一般呈红色,染色玛瑙一般呈绿色,颜色都是一层深色的皮壳,向里渐变变浅,颜色在裂隙中聚集,与翡翠的色根不相同。

3、染色翡翠仔料:这种造假翡翠也是近年来经常出现的一种形式,通常是将没有颜色的糯化种、芙蓉种、水沫子等品种进行染色处理,然后打蜡抛光仿冒翡翠冰糯种、糯种等中低档品种,骗取较低的利润。由于这些原料内部的石纹和裂隙较多,因此其染色后颜色会显得深而均匀,与翡翠内部的颜色有差异。内部的一些石纹常为较黑色,与绿色颜色界限明显。

4、B+C货翡翠:B+C货翡翠通常是先将质量较差的原石进行浸酸注胶处理,然后进行人工染色。由于浸酸注胶过程中,原石内部的细小裂隙完全被染色剂充填,因此人工染色非常均匀,颜色较浅,与翡翠天然颜色有很大的差别。

5、胶货翡翠:胶货翡翠是利用天然翡翠碎片等原料,经过粉碎后加入染色剂和胶水压制形成。胶货翡翠内部常具有“分层”现象,即不同种水和颜色的层次重叠在一起。颜色常表现为非常均匀的艳绿色,与翡翠颜色有差别。在偏光镜下常会出现“多彩光”效应,这与浸蜡翡翠的“两色光”有差别。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