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体有什么?

党岚馨党岚馨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一、楷体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隶书渐变而来,到东汉时期定型。其特点是,点画方正,笔画停匀,笔势整齐;字形基本方整,笔画横竖均成矩形。 东晋 王羲之 王献之 王珣 《兰亭序》 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虞世南《孔子庙堂碑》柳公权 《玄秘塔碑》《神策军碑》赵孟頫 《三门记》《胆巴碑》蔡襄《万安桥记》 二、草书 草书的产生是篆隶向楷书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隶书流行的同时,出现了章草,字势变化较大,笔划简化,且字字独立,不讲究章法布白。西晋时出现今草,笔势连断相间,笔划连绵回绕。到了唐代,又有大草和大行草书之分,大草也称狂草。 东晋 王羲之王献之《十七帖》 张旭《肚痛帖》怀素《自叙帖》《苦笋帖》 孙过庭《书谱》 《千字文》(宋人集字) 三、行书 在隶书向楷书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另一种书体就是行书,它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

行书比楷书简便易写,又比草书易认,因此成为一种最流行的字体。 东晋 王羲之《兰亭序》《寒食帖》《平安帖》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玉版纸)《十二月二日诗帖》颜真卿《争座位帖》《麻姑仙坛记》苏轼《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米芾《蜀素编》《苕溪帖》《兰亭十二峰帖》赵孟俯《洛神赋》四、篆 书 大篆小篆:大篆是指周代盛行于中原地区以及秦国所使用的文字,包括籀文和金文两类,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一类规范字体。 李斯 《泰山刻石》《始皇二十六年诏》 吴昌硕《石鼓歌》 五、隶书 隶书始于秦朝,盛行于汉。它是一种造型浑厚、结构宽博的字体。它由篆书演变而成,改变了象形的笔法。它分“八分”或“分书”两种字体形式。其中八分为汉字中主笔长而偏右者;分书则指书写时,各笔画自然分开之意。

汉代的《曹全碑》《乙瑛碑》《礼器碑》《郑固碑》《史晨前后碑》等都是上乘之作。 六、魏碑 北朝的魏碑主要是北魏及北齐的书体,这种书体受佛教影响很大。当时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国家崇尚佛教,大兴庙宇。为这些庙宇造像题记大量涌现,所以形成了这种独特的书体。

这种书体用笔刚健有力,结体舒展大气,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北魏《龙门二十品》 北齐《道孝先生碑》《鲁精碑》(山东嘉祥出土)元魏《张猛龙碑》 唐 智永《千字文》 唐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大字阴符经》李邕《云麾将军李思谏建禅寺记》《李思训碑》《李白忆旧游诗》 颜真卿《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祭侄文稿》《争座位帖》 柳公权《玄秘塔碑》《神策兵士兴圣寺主曼卿创修观音寺新碑铭》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赵佶《千字文》

优质答主

题主是想问现代书法还是古今字体的变化呢,因为两者不是一个概念范畴啊,怎么会有交集呢…… 不过既然提到了这问题了就来扯两句吧(´・Д・)」 「字书」这个名称是相对于「文書」来的,「字」就是文字的意思;而「文書」则是用来书写的「文书」、「信件」等用於书面表达的载体。

所以,古代字书的内容自然是以汉字字形为主的字体演变史了,即我们如今称作「楷书」或「隶书」之类的大多数的字形来源,以及它们的演化过程。

关于这种字的演化一般有两大来源——一是官方正书(也就是秦朝小篆书)与民间俗书的融合,二是官方诏令与其他文书内容的结合。这两者的区别主要是看字形的结构变化,前者多保留对称性,后者多是平衡式,比如「汉」就是典型的「官样」,「花」则又是典型的「民字」。

当然,在汉以前这些字也是来自不同文化圈的原始图腾和符号之类的,它们各自也有自己的演化史,但是那些已经超出我的知识范围了(。ò ∀ ó。),可以了解一下参考一下(XXXX/XXX/XXX),或者去查查《字源》和《汉语大字典》也可以哦!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